作者:高浩
新年伊始,第9代凯美瑞开启预售,17.38万的起售价第一次将主流合资B级轿车的指导价拉到18万以内。要么颠覆、要么被颠覆,很显然,第9代凯美瑞已经为2024年B级车王位之争架好了炮位。
旧世代当之无愧的王
在刚刚过去的12月,凯美瑞销量22688辆,已连续三年销量超过20万辆,至此,凯美瑞的国内累计销量超过260万辆(第七代、第八代凯美瑞的销量均已过百万)。
2006年第六代凯美瑞由广汽丰田引入国产,上市之后连续16个月获得中型车销量冠军;第七代车型扩展了运动、混动、旗舰三个定位,组成更多元的凯美瑞家族;第八代凯美瑞采用TNGA架构,在驾驶、经济型、外观、成本控制几乎所有维度上进行升级。
将目光拓展到销量结构不尽相同的美国市场(皮卡常年霸榜、B级车市场份额更高),去年Camry车型的销量超过29万辆,位列乘用车第五、轿车第一。
在两个不同用车的大市场摘得桂冠,且在数十年内保持每次换代都是爆款,凯美瑞可谓当之无愧的“中级轿车之王”。除了丰田高QDR(高品质、高耐久性、高可靠性)基因为凯美瑞营造的口碑外,时刻领先于时代的产品点也巩固着标杆地位。
从40年前刚推出时的紧凑定位,到如今的中级车定位;从最初的纯燃油,到先见性地搭载混合动力,凯美瑞的每一次进化从来不是为赶时髦,而是以“提供每个时代的最优之选”为座右铭,旧时代里的中级轿车之王,凯美瑞需要超越的永远是曾经的自己。
B级轿车市场比想象中更倔强
踏上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风口,中国车市正加速迈进新世代。从去年11月以来,自主品牌们密集轰炸纯电B级轿车市场,掀起又一轮流量狂潮,只是不知道,这一轮次会不会如P7、ET5那一波,渐渐归于平静。
毫无疑问,自主电动车正迅速占领A级市场,但是在B级轿车,这个仅次于A级SUV、A级轿车、B级SUV的细分市场,300多万级别的市场中,除了比亚迪汉以外,销量排名靠前的仍是凯美瑞、迈腾等盘踞榜首多年的车型。
其他主流的细分市场利润已经被全面压缩,20万元级别又是自主电动车做大利润的必经之路,所以从2023年年底开始,智界S7、极氪007、小米SU7、银河E8等自主纯电B级轿车问世。
这些炫目的新车收割着流量,但与A级市场入门的定位不同,更高级别的B级轿车市场用户追求用车体验上的升级,而纯电带来的感知提升并没有在低级别产品上体现的那么明显,这也决定了自主品牌在这一市场生存的难度更高。
在中高级车市场,品质与口碑的积累,对销量的增长影响更大,用户偏向选择经过市场检验、品牌底蕴更深的产品。
2024年,新能源B级轿车无疑将成为自主们追逐的新热点,但有多少产品能真正被用户纳入备选还不得而知。
成本方面,B级电动轿车将起售价做到20万,已是公认的成本极限,余承东曾坦言智界S7 25.8万的起售价是亏本的,只能通过后期销量的提升、降低成本才能盈利。
凯美瑞等传统B级轿车早已度过了原始积累阶段,规模化生产后,成本优势明显,所以自主电动车很难在这一细分市场复刻低价路线,对于自主而言,价格战绝非可持续的道路。
新时代里,“封顶级”低价依然有效
更何况合资B级轿车的定价也在进一步下探,几日前,第9代凯美瑞开启预售,汽油版17.38万起,首次搭载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的车型预售价18.18万起,且顶配车型20.88万的起售价比上代顶配车型低了6万多。
能够将官方价压到如此之低,得益于HEV讨巧的特质,更低的电池容量意味着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高安全性、耐久性。
第9代凯美瑞搭载的第五代2.0L智能电混双擎,百公里油耗4.2L、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、系统最大输出功率145kW,在动力和使用成本上,第9代凯美瑞的表现都不逊于电动车,还不必考虑充电补能等痛点。
除了传统强项机械素质外,第9代凯美瑞导入全球首次应用的64色氛围灯;智能座舱搭载8155芯片,为车机算力提升4倍,并未后续OTA升级预留空间,高阶版语音识别系统响应速度提升60%。
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3.0,导入PDA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、EDSS紧急驾驶辅助,以及RSA交通标志识别、LCA变道辅助、FCTA前方交通安全警示和DMC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,实现全方位感知和预判辅助。